贸易摩擦“板子”不能总打在钢铁身上

2016-02-05 08:50 来源:我的钢铁网 更多历史数据,上钢联数据

中国商务部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钢铁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共37起,涉案金额达47亿美元。而这已是中国钢铁连续第8年列遭遇贸易摩擦次数最多的行业首位。

与中国商务部公布的贸易摩擦数据相对应的是,2015年,中国钢铁企业全年钢材出口量达到1.124亿吨,同比增加19.9%,钢材出口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在全年整体低迷的2015年,钢材出口成了整个行业调整市场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利器。

但是,由于更多时候我们的钢材出口还是依赖价格优势,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钢材横扫全球市场的同时,麻烦也开始多了起来。这里面抱怨最多的无疑是各国的钢铁协会,他们将中国钢材出口定义为“灾难”,各种针对中国钢材出口的反倾销调查和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

只是,面对众多的贸易摩擦,作为中国各行业制造贸易摩擦的冠军,真的是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挑事儿”吗?笔者以为,事实并非如此。面对贸易摩擦的增多,我们不能将板子都打在自家钢铁企业的身上。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钢材出口量大幅增长实际上是市场需求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我们的钢铁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对于海外用户而言,价格因素是其考虑采购中国钢材的一个参考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质优服务更优,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是中国钢材在海外市场获得青睐的主要原因,否则,质量不好,再便宜的东西也是无人问津的。

其二,发达国家二次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众多的贸易摩擦中,中国的钢企都是被动应诉的一方。这些贸易摩擦的背后多少都有当地钢铁协会和企业推波助澜的身影,而当地的终端客户却多青睐中国钢材。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开始二次工业化进程,钢铁工业重新作为重要发展对象。而这个时候,与中国钢铁工业相比,欧美等国本身已不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普通钢材领域,基本可以说是毫无优势可言。因此,为了保护本国钢铁企业,欧美一些国家逐渐开始以“公平”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出口体量最大的钢材自然成为其主要针对对象,而这种来自外部的制造贸易摩擦的力量显然不是我们钢铁企业所能左右的。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贸易摩擦增多,我们不能轻率地将其归咎于中国钢材价格低,而要透过现象,发现国际钢材贸易格局的变化。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面对贸易摩擦,我国钢铁企业就没有责任了呢?这也不尽然,中国钢企出口时确实会有一哄而上、彼此打价格战的现象。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使我国钢企从贸易摩擦中解脱出来呢?笔者认为,钢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调整出口结构,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据笔者调研,与中国高炉炼钢的长流程相比,海外国家以短流程炼钢为主,一些钢铁工业相对薄弱的国家甚至只有轧钢企业而无炼钢企业。出于对本土钢铁工业保护的考虑,这些国家和地区通常对钢材成品进口抵触情绪很高,但对钢坯等半成品鲜有抵制政策。针对这种变化,我们一方面可以调整出口结构,加大半成品的出口力度;另一方面可考虑将工厂迁移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有助于缓解当前日趋紧张的贸易摩擦。

其次,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从源头上降低摩擦发生概率。

当前,我国钢材出口基本实行的是“自由进入”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出口门槛低,有助于钢材出口化解产能过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钢材出口秩序混乱的问题。为了争夺市场,企业之间价格战不断,供给端的无序化使得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上很难获得真正的话语权。要想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钢铁企业的出口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

再次,整合渠道资源,用最专业的团队做最专业的事情。

当前,中国钢企之所以陷入到贸易摩擦的怪圈中无法自拔,除了价格因素外,另一个原因在于缺少真正懂国际贸易的专业团队,对于海外市场不了解,或者了解得不够深入。同时,缺少海外营销的成熟渠道,无法规避贸易摩擦风险。因此,要想降低贸易摩擦的概率,钢企须学会整合国际钢材贸易销售渠道,通过第三方渠道来帮助自己实现钢材的出口。河钢控股德高就是最好的例子。用全球最大的贸易商帮自己卖钢材,和同行相比,河钢遭遇贸易摩擦的风险自然更小。

可以预见的是,迫于产能过剩的压力,中国钢材国际化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贸易摩擦自然会如影随形。我国钢铁企业要树立信心,低价并不是我们自卑的原因,相反是我们的优势。同时,我们也要加快出口钢铁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的转型。此外,我们钢企还要强化行业自律,与海外企业共同维护国际市场的稳定。毕竟,共赢之下才不会树敌太多,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贸易摩擦的出现。



[查数据、做研究,上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